青蛙繁殖技术
青蛙属于脊索动物门的两栖动物科无尾目,经常栖息在河流、池塘和稻田中。它们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,有时也能潜伏入水,多数在夜间活动。它们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,几乎都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专家。那么青蛙是怎么繁殖的呢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
青蛙栖息在池塘、沟渠和河流两岸的草地和稻田中,捕食昆虫,主要是农业害虫。它们成年后过着两栖生活,一般白天躲在草丛或稻田里,天黑和清晨才出来。青蛙在气温降至10℃以下时冬眠,第二年春天(长江流域为3月上旬)从席子中出来,一般在4月至7月。雌蛙一次能产34个蛋,蛙的受精卵12天就能孵化出蝌蚪。蝌蚪长到一定程度,开始变态。
青蛙吃什么食物?
青蛙是杂食性动物,其中植物性食物只占食谱的7%左右,动物性食物占食谱的93%左右。主要食物有稻纵卷叶螟、水稻螟虫、水稻玉米螟、棉铃虫、粉蛾、眉蛾、稻蝶、稻泥虫、稻象甲、金龟子、瓢虫、白背飞虱等。
青蛙是如何繁殖的?
青蛙养殖技术的关键是人工繁殖,因为野生田鸡往往有一种寄生虫,双槽幼虫寄生在青蛙肌肉中,人工产卵隔离青蛙的方法可以有效预防该病。按照每3平方米一群左右青蛙的密度(最好在5月前投入)。繁殖蛙需要个体肥大,产卵1-2年的亲蛙优先。雌雄混养比例为3:1,放养密度相对小于肉蛙。从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要三年时间。
养殖青蛙的管理要加强蛋白饲料的投喂,以蚯蚓为主,诱蛾为辅。要维持池水正常的平衡值,就要求肥水不流外人田。水温稳定在22℃左右时,准备产卵孵化(此时雄蛙一直在鸣叫)。一只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以产很多卵。一般雌雄抱在水生植物上产卵。蛙卵淡黄色,圆形,附着在胶质卵膜上,漂浮在水生植物上,很容易识别。
1.产卵:人工产卵场需要静水域,一般采用网箱产卵法,即强迫青蛙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。雌雄蛙比例为1∶1时,20平方米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。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~15厘米,水温应保持在10℃~11℃。为了提高孵化率,可以将卵块围起来,防止亲蛙受到干扰后下沉。
2.孵化:青蛙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温度应保持在20℃~28℃,以自然孵化为主;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培养法和无水培养法。一般3~5天就能孵化出蝌蚪。新生的蝌蚪依靠卵膜安全生存。不要随便搅动池水。所有青蛙产卵后,把青蛙从池子里抓出来,以免干扰孵化和蝌蚪的生活环境。卵孵化5天后,可用浓缩饲料喂养,如豆浆、蛋黄、水蚤、水中浮游生物等,每天2次,但饵料量不宜过多,以免水质恶化,蝌蚪死亡。一周后可将蝌蚪移入饲养池喂养。
版权声明: 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谢谢大家!